热门站点| 世界资料网 | 专利资料网 | 世界资料网论坛
收藏本站| 设为首页| 首页

财政部关于农业税征收减免若干问题的通知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6-30 20:13:27  浏览:8455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财政部关于农业税征收减免若干问题的通知

财政部


财政部关于农业税征收减免若干问题的通知
财农[1986]207号

1986-06-30财政部


  为正确贯彻执行农业税收政策,保持国家税收政策的统一,确保国家财政收入,现对农业税征收减免的若干问题通知如下:
  一、中央分配的农业税征收任务,在正常年景下必须保证完成。中共中央1961年决定大幅度调减农业税征收任务后,20多年来,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农业生产有了很大发展,而农业税负担一直稳定在原来的水平上,应当说,目前农业税征收任务是轻的。农业税征收要正确兼顾国家和农民的利益,有利于贯彻合理负担的政策,保证国家必不可少的财政收入。中央分配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农业税征收任务,在正常年景下必须保证完成,年景好时应当超额完成。
  二、农业税的征收和减免,必须严格按照审批程序办事。应按农业税条例和国务院规定的农业税征收范围(包括对农林特产收入征收农业税)切实组织征收,任何单位和个人无权自行决定免税。省、自治区、直辖市对于应当征税而不征税的,应报告国务院申述情由。根据农业税条例规定,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可以决定,对确实贫困的革命老根据地,少数民族地区和贫瘠山区,给予适当减征农业税的照顾;县、市人民政府可以批准,对在乡的烈士家属、革命残废军人以及因缺乏劳动力或者其他原因而纳税确有困难的纳税人,给予减征或免征农业税的照顾。但是,减免的税额,应当控制在各自掌握的机动数以内。凡未经批准,自行减税免税,而减少中央或上级分配征收任务的,应当查明情况,分清责任,按规定补缴农业税。
  三、农作物遭受自然灾害,依歉收程度,按照“轻灾少减,重灾多减,特重全免”的原则,减免农业税。灾歉减免应重点照顾灾后实际产量低于计税常年产量的地区和纳税人。对于实际产量达到或超过计税常年产量,缴纳农业税没有困难或缴税困难不大,农业税可减可不减的,应当从严掌握,不减或少减。具体减免办法,由省、自治区、直辖市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和掌握机动数的多少加以规定。
  四、对贫困地区和一般地区的社会减免,要正确掌握政策界限。从我国当前实际情况出发,考虑到需要和国家财力的可能,对贫困地区农业税减免和一般地区社会减免,主要是照顾那些温饱问题没有解决,即食不果腹,衣不御寒的那部分人。规定减税免税的标准不宜太高。近几年来,各地大力开展扶贫工作,贫困地区和农户的情况不断发生变化。因此,除对少数自然条件和经营条件很差,解决温饱问题需要较长时间的最困难户,已经宣布给予免税三至五年的特殊照顾外,一般不要搞一定免税几年。目前,我国农村(包括贫困地区)真正未解决温饱问题的农户是极少数。对若干乡甚至若干县不加区别统统免税的作法,是不适当的。根据现实情况和历史经验,减税免税的面过大,政策效果并不好。依法履行缴纳农业税义务的,应当占农户的多数。
  农业税的灾歉减免以及对贫困地区和一般地区的社会减免,可以统筹安排。经批准减征免征的税额,应尽量在征收入库前核定到应享受减免的纳税人,避免缴税后再退库。经批准退库的减免税款,必须退还给应享受减免的纳税人,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以任何理由截留挪用。按照政策落实减免后,减免指标如有结余,应如数缴入国库。
  五、贯彻落实税收政策,严肃执行财经纪律。农业税及其附加的征免减退是国家税收政策的有机组成部分,必须严肃认真地贯彻执行。农业税的地方附加,要按照规定的比例,随同正税进行征收,国家正税减免后,不准再征收地方附加。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准以农业税名义征收其他税费,摊派负担。对农业税征收工作要认真进行检查,违反国家税收政策和财经纪律的错误做法,应切实加以纠正,并对有关人员进行批评教育,严重的要给予必要的行政处分,触犯刑律的要依法查处。
  以上通知,望即布置贯彻执行。


财政部

一九八六年六月三十号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西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西安市政务信息工作考核评比暂行办法的通知

陕西省西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西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西安市政务信息工作考核评比暂行办法的通知


市政办发〔2007〕13号 2007年1月23日


现将《西安市政务信息工作考核评比暂行办法》印发你们,从2007年2月开始施行。
制订政务信息工作考核评比办法,是贯彻落实陕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的《陕西省政务信息工作考核评比暂行办法》,推进我市信息管理工作科学化、规范化的重要举措。各区县政府、各部门、各单位要进一步加强政务信息工作,切实改进和完善信息工作的考核评比,鼓励多报信息、报好信息,更好地为政府决策服务,为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
2007年2月开始,市政府办公厅将按此办法对各单位报送信息情况进行统计。2006年11月至2007年1月市政府办公厅已采用信息按此办法计分。





西安市政务信息工作考核评比暂行办法


为切实推进政务信息工作规范化、科学化管理,为市政府领导科学决策提供及时、优质、高效的信息服务,进一步推进全市政务信息工作,特制定本办法。
一、考核对象
(一)各区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二)市政府各驻外办事处;
(三)市政府各工作部门的信息机构;
(四)市政府各直属机构的信息机构;
(五)其它信息网络单位。
二、考核等级及报送任务
为确保信息质量,根据各单位工作职能及任务,将考核对象分为五级实施考核。各单位全年被采用信息积分总和达到相应级次考核指标分方可获得评选先进资格。
一级:各区县人民政府办公室。考核指标分150分。平均每月报送信息不少于12条,其中调研信息(指问题类、建议类、经验类等信息)不少于2条。
二级:市政府驻北京办、市政府驻上海办、市政府驻深圳办。考核指标分120分。平均每月报送信息不少于10条,每2个月报送调研类信息不少于3条。
三级:市政府各组成部门,市政府直属特设机构,西安高新区管委会、西安经济开发区管委会、西安曲江新区管委会、西安阎良航空基地管委会、市浐灞河管委会。考核指标分100分。平均每月报送信息不少于7条,其中调研类信息不少于1条。
四级:市政府各直属行政机构、垂直管理机构。考核指标分80分。平均每月报送信息不少于5条,每季度报送调研类信息不少于2条。
五级:市政府其他组成机构、企业和其它信息网络单位。考核指标分50分。平均每月报送信息不少于2条,每2个月报送调研类信息不少于1条。
信息报送统计数据以网上报送条目为准。
三、评分标准
(一)采用计分
1.《市政信息》普刊、专报、《西安要情》单独采用每篇记5分,综合采用每篇记3分,被同时采用的不累计加分;
2.《市政信息》特刊采用的信息每篇记10分;
3.调研类信息被采用后每篇记15分;
4.被省政府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采用的信息每篇分别再记5分、10分。
(二)批示加分
1.国务院领导作出批示的,每条信息加20分;
2.省、市政府领导作出批示的,每条信息加10分;
3.同一条信息多级领导分别作出批示的累计加分,最高加40分。
(三)过失扣分
1.未完成报送任务的,少报1条信息扣2分,少报1条调研类信息扣5分;
2.未按要求上报市政府办公厅约稿信息的,一次扣5分;
3.信息失实并造成严重后果的,一次扣30分。
四、考核办法
(一)考核年度为前一年的11月至本年度10月。考核单位年度总分=全年信息采用得分+领导批示加分—累计扣分。
(二)市政府办公厅每月上旬通报上月信息采用及累计得分情况。对各区县政府、市政府组成机构和市政府驻外办事处信息采用情况实行零通报制度。
(三)对我市的省政府办公厅信息直报点实行动态管理,考核得分如居省信息直报点后15位,则取消该单位作为省政府办公厅信息直报点资格,且不能参加市政府办公厅信息工作先进单位的评选。
五、评比表彰
(一)市政府办公厅主要依据考核得分,同时结合政务信息网络建设、队伍建设、制度建设和设施配备等情况,每年度从考核对象中分类评选全市政务信息工作先进单位若干名,予以通报表彰。
(二)市政府办公厅根据信息报送的数量、质量情况,每年从考核对象中分类评选全市政务信息工作先进工作者和优秀信息员若干名,予以通报表彰。
(三)全年过失扣分累计超过30分(含30分)以上的单位,取消评选信息工作先进单位的资格。
(四)对全年被采用信息积分总和未达到相应级次考核指标分的单位,将予以通报批评。
六、附则
本办法自2007年2月1日起施行。


国家外汇管理局综合司关于《金融机构可疑外汇资金交易报告标准和识别标准量化标准》相关问题的函

国家外汇管理局综合司


国家外汇管理局综合司关于《金融机构可疑外汇资金交易报告标准和识别标准量化标准》相关问题的函

汇综函[2004]101号


中国银行办公室:

  你行法律与合规部的《关于我行就汇发[2003]135号文有关政策理解的报告》(中银法便合规[2004]505号)收悉。经研究,函复如下:

  一、关于“完全量化指标”与“部分量化指标”的处理原则问题
  《关于改进<金融机构大额和可疑外汇资金交易报告管理办法>报表填报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汇发[2003]135号)附件2《金融机构可疑外汇资金交易报告标准和识别标准量化标准》中,满足“编号”栏目下第1至4号条件的外汇资金交易需全部报告;满足“编号”栏目下第5号条件的外汇资金交易,应首先按照“量化”条件进行筛选,经进一步跟踪、分析后,如发现可疑交易,需填制表四并附相关材料向外汇局报告;满足“编号”栏目下第6至32号条件的外汇资金交易,应首先按照“部分量化”条件进行筛选,然后在“了解你的客户”的基础上进行“定性分析”,符合报告标准的交易,填制表三报告,符合识别标准的交易应进一步跟踪、分析,如发现可疑交易,需填制表四并附相关材料向外汇局报告。

  二、关于“交易种类”的理解问题
  (一)关于“收汇”的理解问题
  在本量化指标中,“收汇”是指客户收到外汇资金,如满足了报告标准和识别标准条件,则需报告。对于收汇后直接结汇的,需分为收汇和结汇两笔业务来处理,如符合报告标准和识别标准,两笔业务都要报告。
  (二)关于“转入、转出”、“收汇、付出”和“汇入、汇出”的理解问题
  《金融机构可疑外汇资金交易报告标准和识别标准量化标准》是对《金融机构大额和可疑外汇资金交易报告管理办法》中有关条款的量化处理,“转入、转出”、“收汇、付汇”、“汇入、汇出”的具体含义应根据该名词在《金融机构大额和可疑外汇资金交易报告管理办法》中的相关条款确定。
  (三)关于“取现”和“转出”的理解问题
  在本量化指标中,“取现”是指客户的外汇现金取款业务,包括现钞账户、现汇账户以及不通过账户的现金取款。“转出”是指外汇账户非现金类的资金支出,包括现钞账户和现汇账户的非现金类资金支出。

  三、关于“转入、转出”报告原则的理解问题
  大额和可疑外汇资金交易的报告标准中,“转入、转出”是从客户的角度来理解资金是转入还是转出,而不是从商业银行的角度来理解资金是转入还是转出。

  四、关于“金融机构自营业务”报告范畴的理解问题
  金融机构只需报告自营业务中的可疑交易,无需报告大额交易。银行代客业务不属于金融机构自营业务,需按规定报告大额和可疑外汇资金交易。
  此外,《关于改进<金融机构大额和可疑外汇资金交易报告管理办法>报表填报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汇发[2003]135号)附件2《金融机构可疑外汇资金交易报告标准和识别标准量化标准》中,“编号”栏目下第15号条件的交易种类由“转出”修改为“转入”;统计条件限额由“接近1万”修改为“接近10万”;备注1由“>=8000”修改为“>=8万”。



版权声明:所有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京ICP备14017250号-1